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固体力学前沿讲座-中山大学王彪教授
发布时间:2023-09-18   浏览次数:

(通讯员 丁彬)2023年9月13日,受我院邵丽华教授的邀请,中山大学王彪教授到我院固体力学所做学术交流报告。报告的题目为“热力学强度理论和热力学变形理论”。报告由邵丽华教授主持,来自我院及机械学院、交通学院、物理学院的师生共三十余人听取了报告。

如何确定材料的破坏强度问题是从达芬奇年代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具有极其广泛的工程需求,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通过引进应力的概念成功地理解了较粗的钢丝能够承担更大的外力等常识。基于应力或应变组合也建立了多种强度理论,通过简单实验确定的材料参数用于评价同样材料组成的不同结构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破坏问题。但由于这些强度理论是经验的公式,都不能准确预报材料的强度,人们不得不采用较大的安全系数等保守的估计进行各种结构的工程设计。断裂力学的出现为评价材料的强度等破坏性能带来了崭新的风貌,也更加突出地显示了传统强度理论的不足,如微小裂纹尖端无限大应力场作用下,材料还是能够保持完整,说明用应力作为衡量材料的强度参数并不能代表材料破坏的本质。四十年代,物理学家波恩就利用热力学理论预报完好单晶样本的强度,后来沿着该理论体系,物理和材料学领域的学者也完成了一些很好的工作。然而,由于模型仅能适用完好晶体材料均匀受载和变形的特殊情况,无法在力学和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王彪教授最新的研究试图建立理性的热力学理论来预报材料和结构的破坏和失效等临界现象,将研究的材料样本或结构当成一受载的热力学系统,首先利用不同的状态变量描述不同材料结构在不同加载状态,不同的破坏机理所对应的不同状态,将材料结构的失效过程模化成非平衡态热力学过程,发现材料结构的破坏对应于该热力学系统的不稳定平衡状态。这样,通过建立热力学理论可以成功地预报工程材料样本的强度,发现材料的强度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组分、微结构还取决于材料样本的整体性能,而且也发现当材料在外载的作用下进入塑性等非均匀变形时,基于局域化本构方程的现代固体力学理论将无法准确预报材料样本的变形局域化现象。王彪教授也尝试摆脱材料的本构方程,发展能够预测准确变形的热力学变形理论。与会师生针对该学术报告提出的强度领域中的诸多重要力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王彪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目前是中山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双聘教授。多年来一直在(1)核结构和核材料力学;(2)核仿真和核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研究;(3)微纳米材料物理与力学和 (4) 特种激光晶体材料和激光器制备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共发表SCI收录国际学术杂志论文400余篇,并出版了两部专著。已获公开和授权的发明专利50余项。他2004年6月被中山大学以第一层次人才引进,2005年10月-2014年1月任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他主导筹建了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并在2010年学院成立后,任该学院的院长至2020年6月。作为项目负责人,曾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年,2012年,2007年), 国家科技部863研究计划,国防科工委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资助。历年来多次获得国内外学术和人才奖励, 包括: 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经典引文奖”(Citation Classic Award, 2000年)、2019年“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07年, 排名第一)、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004年,排名第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0)、“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年)”等荣誉。他目前还兼任教育部核工程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兼职和《中国科学》等数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

上一条:固体力学前沿讲座-斯旺西大学邹希 下一条:固体力学前沿讲座-武汉大学欧阳稳根教授

版权所有 2023 金莎娱乐官网最强网站(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Copyright 2017 ASE, BUAA
京ICP备05004617

Baidu
sogou